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dlhbsb.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dlhbsb.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dlhbsb.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dlhbsb.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抓好人居环境小切口 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_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首页登录

抓好人居环境小切口 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1-02 01:22:56   来源:  威廉官网首页

  荆门市着力推动观念之变。坚持干中学、学中干,转变干部思维, 通过推动“一起学、一起讲、一起干”向基层延伸,72名乡镇(街道)书记逐一接受市级主流媒体采访谈思路、讲做法、说打算,专题轮训村(社区)“两委”成员5000多人次,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清洁家园”行动是城乡治理的民心工程、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工程。

  同时,坚持建组织、抓骨干,发动群众共同干。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环境理事会、妇女同心会等自治组织,一次次敲开农户家门、一个个小组开展湾组夜话协商,通过自上而下的发动和自下而上的参与,推动村居事务从“干部干、群众看”向干部群众“一起想、一起干”转变,让城镇和乡村居民争做清洁家园的践行者、倡导者、参与者。截至目前,在1580个村(社区)以村民小组(自然湾)、城市小区(楼栋)为单位,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4551个,将6935个群众自治自管组织、5572个群团组织以及2081个社会组织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坚持系统的观念、统筹的方法,总结复盘“清保”行动、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经验,推进系统集成、制度定型,把“多件事做成一件事”。

  围绕怎么做,出台一个工作导则和行动方案,指引全市整体推进。围绕抓具体,按照农户、湾组、集镇分类明确“清三堆”“理两垛”“治三乱”一套具体标准,办好一件事、抓好一类事。比如,农户房前屋后明确扫干净、码整齐、放屋后、拆通透;公共区域明确场地清扫干净、杂物专区存放、墙面无乱涂乱画乱挂;城镇明确路面整洁通畅、市场规范有序、桶箱封闭整洁、绿化里外干净、厕所卫生整洁,让整治有标可循。围绕共同缔造,鼓励基层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收集问题、议定事项、商定办法、组建小组、共同行动、加强管护、常态评议“七步工作法”。“清洁家园”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清理“三堆两垛”1.4万余处,拆除“三乱”1.9万余处,清理沟渠1500多公里,清理堰塘2006个,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同时注重激励和总结推广,一方面,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用好评比制、用活积分制、用实奖励制,市县两级设立3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重点奖励垃圾污水综合治理、生态绿岛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项目;另一方面,全域推广一袋两桶三上门垃圾分类、大湾众筹小湾轮值常态保洁、共建共管“小三园”、无动力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平原湖区厕所革命“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等模式。

  荆门市格外的重视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领衔抓安排部署、常态抓调度推进,坚持以省委“积极构建县负主责、县乡村组联动的基层治理四级框架体系”为指导,着力建强市级督战部、县级指挥部、乡镇(街道)村(社区)战斗部和村民小组(居民小区)战斗单元,全面实施“支部+哨卡+哨点”工作模式,将“红色哨卡”建在田间地头、小区楼栋,引导党员群众担任“红色哨兵”,做到环境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理。

  目前,荆门市已将“清洁家园”行动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履职尽责绩效评价清单,坚持以“清洁家园”成效来检验基层干部能力作风,以奖优罚劣倒逼责任上肩、工作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市、县两级实行“清洁家园”行动月度通报机制,对各类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曝光、整改,并组织并且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红黑榜”等评选,通过正面引导、倒逼鞭策双管齐下推动“清洁家园”行动落实落细、常态长效。

  房前有花、田中有菜、园内有果、处处有景。目前,“清洁家园”行动正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持久战,春赏花、夏看景、秋尝果、冬评美的和美生活实景图正一幕幕化虚为实、落地成真!

  荆门市在共同缔造试点扩面过程中,积极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家园,总结形成了《荆门市以共同缔造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工作法》,包括收集问题、议定事项、商定办法、组建小组、共同行动、加强管护、常态评议等七个步骤,简称“七步工作法”。通过会议部署、专题培训、广泛宣传、督办调度,这一方法逐步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

  ——收集问题。突出党建引领,在村“两委”带领下,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群众代表分组入户,通过集中座谈、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在家群众意见,通过电话问询、微信群聊等方式联系在外群众,广泛收集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不落一户。召开小组碰头会,汇总梳理形成问题清单。

  ——议定事项。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对问题清单进行筛选,区分群众自办事项、集体负责事项、多方共筹共建事项,商议确定实施事项清单,予以公示公告。

  ——商定办法。坚持“一事一议”原则,以实施事项受益和关联群众为单元,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组织群众参与,针对每个实施事项,商定资产金额来源、实施主体、投工投劳、整治标准、完成时限等事宜,形成具体实施方案。

  ——组建小组。根据群众议定的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具体事项,组建由党员群众代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组成的具体事项推进小组,负责人员协调动员、整治工程实施、质量监管、化解矛盾等具体工作。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召开湾组会集中协商解决。

  ——共同行动。充分的发挥群众在环境整改治理事项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群众自办事项动员引导群众自己完成,集体负责事项和多方共筹共建事项,组织群众共同参与、全程监管。充分挖掘本地能人骨干,用其所长参与环境整改治理。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边实施边吸收群众意见建议。

  ——加强管护。组织群众讨论修订适合本湾组的管理公约,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与群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和公共区域管护协议,明确责任范围。组织商定垃圾收集方式和保洁公共设施放置地点。以湾组为单位,组织群众商讨保洁管护成本的分担方案。

  ——常态评议。村“两委”组织湾长、党员群众代表成立环境整改治理提升评议小组,在湾组醒目位置设置“红榜”和“加油榜”,按月(季)开展集中评定晾晒。加强评议结果运用,对积分“红榜”群众进行奖励。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最美家庭”等评比,举办“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展示新风貌、倡导新风尚。

  目前,全市通过推广实施“七步工作法”,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持续改善,广大群众参与意识明显提升,形成了“积分制”管理、“大湾众筹小湾轮值”常态保洁、共建共管“小三园”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和制度机制。

  东宝区以牌楼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为契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发展“小三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庭院经济,实施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一袋两桶三上门”处置模式,实现颜值和收益双提升,极大的提升了群众的参与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持多方共商,推动合理规划。坚持党建引领,发动群众广泛谋。充分的发挥湾组党小组和环境理事会组织作用,建立“支部搭台、党员带头、能人引领、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发动、带动、引导群众献言献策,共同谋划“小三园”建设。坚持示范带头,激发群众主动建。村“两委”、党员、产业能人带头建设,以实际成效带动村民跟着干。坚持自治提能,引领群众高效干。发挥“三会两队+N”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邀请“三小师”(小建筑师、小园艺师、小农艺师)参与“小三园”规划设计,共谋金点子,汇聚大合力。

  聚焦多元主体,推动科学实施。建立“政府出资奖补、干部捐物发动、群众投劳参与”的建设机制,搭建出资、出工、出物、出智“共建”平台,链接包联单位、在外能人等多方资源、动员群众出工、出力、捐款、捐物,发挥农村“三小师”技术优势,鼓励村民就地取材、折旧建新,做到既统一规划,又因地制宜,合理建设、科学种植。

  实行多措并举,推动持续发展。定期召开村民大会,举办“最美+”评选活动,带动村民互看互比互学,形成百户示范、千户整治、万户复制的良好局面,不断的提高“小三园”建设水平。探索建立“支部+企业+市民+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农村经营主体带动村民建设共享“小三园”,吸引城区市民下乡认领、种植、采摘,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同时,东宝区围绕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推行“一袋两桶三上门”模式,推进垃圾源头减量、综合利用,助力“小三园”建设,提升人居环境。“一袋”指农户分发可回收物收集袋,收集废弃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两桶”指每户分发一组干垃圾和湿垃圾分类收集桶和一个湿垃圾沤肥桶,干垃圾和湿垃圾分类收集桶方便村民分类收集,湿垃圾沤肥桶挖坑设置于田间地头就地沤肥还田,通过积分奖惩促使村民参与。“三上门”指宣讲队伍上门手把手教分类、帮分类;采取保洁员上门收等方式,将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分别回收;大件垃圾由专业企业“预约上门运”。

  京山立足全省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底蕴,抢抓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扩面机遇,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纵深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常态长效。

  充分发动群众,凝聚合力。紧扣群众可感可及“小切口”,发动群众主意一起拿、办法一起想、事情一起做。强化党群联动,让群众主动参与。优化设置治理单元2059个,推选湾长8109名,实行党员带头、骨干带动。盘堰村大力推行“党员带建+群众自建+集体共建”模式,党员代表主动让地,带动群众修建广场,实现湾组环境美化。健全基层组织,让群众自主管理。充分的发挥村民议事会、环境卫生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采取湾组夜话、林下议事等方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白谷洞村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实行群众点单、共同协商解决;依托“妇女同心会”,发动群众每周评议、现场打分。四岭村推动“湾组事·码上议”,制定“项目清单”,村民认领、共同管护;探索“小湾轮值、大湾众筹”模式,小湾每户轮值一周,大湾按每户每月5元标准众筹,实现统一长效管理。强化利益联结,让群众充分共享。曹武镇源泉村推行“道德银行”积分制管理,对群众参与环境清扫、投工投劳等情况即时积分,用于兑换物资,实现“积分循环”。孙桥镇青树岭村谢家湾依托张文秋故居红色文化资源,以“清洁家园”促环境提档升级,让村民共享红色旅游成果。

  坚持全域推进,提升品质。结合共同缔造试点扩面,以“清洁家园”行动为抓手,推进整治村整体起步、达标村全方面提升、示范村提档升级。农村垃圾“全收集”。坚持“市场化改革、社会化运作、公司化运营”,引进美欣达保洁公司,配备保洁员950名、农村里的生活垃圾运输车67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四级农村垃圾治理体系。杂物规整“焕新颜”。围绕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沟渠堰塘,发动群众开展农村“三堆两垛”“三乱”整治,做到“扫干净、码整齐、放屋后、拆通透”。8月以来,共归整房前屋后杂物4500余处,垃圾4000余吨;拆除闲置破旧房屋850余处,畜禽圈舍2560余处,残墙断壁1720余处;清理沟渠211公里、塘堰169个。因地制宜“建三园”。按照“整洁+实用”的原则,鼓励农户利用荒地、房前屋后空闲地和废弃砖石,建成各具特色的“小三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2273个,呈现出移步换景、步步有景的美丽风貌。

  聚焦重点区域,破解难点。聚焦四大重难点区域,群策群力,攻坚克难。针对环境治理重灾区,制定标准、对症施策、破除堵点,清理整治集贸市场143个、废品收购站184个、公共厕所489所、矿区21个。针对行政区划交界处,将“三不管”地带分为186个具体责任区,在指定镇村负责基础上,建立周边镇村定期协调、相互补位机制。针对基础薄弱边缘区,由各镇(街道)党委班子成员包联,定期督导,重点帮扶,确保“齐步走、不掉队”。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区,精准划分为866个治理单元,明确责任单位,做好日常管理。

  掇刀区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七步工作法”,发动全区万名“红管家”进村入社,全方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档次、升颜值。

  主动亮明身份,带领群众共谋。广大“红管家”自觉挂牌亮明身份,通过召开湾组会、群众代表会等,倾听群众意见,与群众共同商议,形成“工作清单”,做到决策共谋。同时,充分的发挥团林铺镇合星、鸦铺等典型示范效应,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带来的显著变化,激发共同参与“清洁家园”行动的热情。

  自觉认领任务,引领发展共建。广大“红管家”积极认领清单任务,作出承诺,以身示范,开展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以榜样力量带动群众跟着干、主动干。团林铺镇宁庙村对群众提出的环境较差、垃圾转运不及时等需求开出清单。在“红管家”带动下,群众投工投劳,共同参与,修复破损道路近千米,新建绿化带300平方米,补装路灯35盏,更新一批勾臂式垃圾箱,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确保工作落实,推进成果共享。围绕“易反弹、易疏忽、较隐蔽”等卫生死角,全方位开展环境整改治理,扎实整治村湾(小区)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和残垣断壁、生活垃圾、沟渠堵塞等顽疾。团林铺镇陈集村在保留陈士榘将军故居及周边村落原生态风貌的基础上,以陈士榘将军故居红色文化为核心,以农耕文化、廉政文化为点缀,以环境美化、文旅教结合为重点,对陈士榘将军故居进行提档升级,将陈集村打造成荆门市红色旅游文化名片。

  积极晾晒成效,示范效果共评。组织党员、村(居)民代表、业主、物业等对各湾组、小区环境卫生情况开展评比。目前,全区共发动党员群众“红管家”1.1万人次,整改脏乱差点位324个,开展环境卫生评比73次,营造出“人人肯出力、家家有行动、村村有成效”的浓厚氛围。

  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沙洋县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采取“七步工作法”深入开展环境整改治理工作,围绕高铁、高速、国省干道、村组干道沿线、小集镇等重点区域,强力攻坚、集中整治,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引导群众同参与、共治理,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擦亮“小集镇”。全县选定五里铺镇杨集小集镇、十里铺镇建阳小集镇等16个小集镇作为整治重点,由包联镇(区)的县“四大家”负责人牵头负责。坚持“一镇一策”,县“四大家”负责人深入包联镇(区),结合小集镇真实的情况,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与群众共同商议切实可行的环境整改治理方案。书记、县长先后赴后港镇、沙洋镇坐镇指导,其余县、镇(区)负责人也深入村组,组织召开动员会、湾组会,收集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350余条。县“清洁家园”行动指挥部将小集镇整治情况作为重点督办督查内容,一天一督办、三天一通报,及时指出“小集镇”整治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限期整改销号。

  打造“示范村”。按照镇(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办示范点的要求,14个镇(区)书记、镇长办点25个,示范作用凸显。沈集镇王田村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组织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对房前屋后的“三堆两垛”进行清理,对公共区域进行绿化美化。沙洋镇友谊村采取“支部书记包组—‘两委’干部包排—党员包户”的方式,深入发动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筹集资金1.4万余元对道路进行硬化,发挥村民理事会、环境理事会、邻里互助会的作用,动员群众主动清除房前屋后的杂物堆65处,清除牛皮癣及广告6处,拆除鸡舍鸭棚、破旧附属房屋等15处。

  坚持“共参与”。不断的提高广大群众的主体意识,引导农户真正把搞好环境卫生当做自己的事,实现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的转变。号召社会组织、经营大户、在外成功人士等各类群体参与支持“清洁家园”行动。李市镇永久村、联盟村、刘淌村等号召成功人士捐款10万余元,用于增设垃圾桶、道路硬化、步道建设。沙洋镇土家族村充分的发挥党员干部和退伍军人先锋模范作用,对公路沿线、村内主次干道、自家房前屋后等区域的生活垃圾、杂草杂物等进行清扫整理。通过实行“门前三包”、积分制、“最美庭院”评比、光荣榜等举措,形成良好的管护机制。马良镇在村组设立“清洁家园”行动监督员,督促农户落实“门前三包”,并运用积分制管理,每月进行卫生评比和“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活动,群众参与热情显著提升。

  漳河新区以共同缔造理念为统领,以“七步工作法”为抓手,探索“点线面”结合法,引导群众在“清洁家园”行动中站C位,将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融入生活、抓在日常,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以户为“点”,打造示范庭院。通过“党委—片区总支—村党支部—红色湾组—中心户”将“清洁家园”行动工作要求传达至基层末梢,全面摸排农户情况,准确掌握家家户户人居条件,对环境卫生整治中心户先抓先治。同时,分类施策抓覆盖。对于思想积极且整治基础好的农户,鼓励示范带头、树立标杆;对于思想积极但整治基础差的农户,鼓励从小事做起,逐步达到整治目标;对于思想抵触的农户,明确一名干部和一户示范户包联,反复上门宣传,先进带后进,确保全覆盖,不漏一户。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运用积分制管理、“小手拉大手”活动等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以路为“线”,串起美丽湾组。聚焦西三环、漳河环库公路等交通干线,汇集沿线村(社区)力量,集中清“死角”、扫“盲区”、破“难点”、治“顽疾”,打造“畅、洁、绿、美、舒、安”的高标准公路,让每一条交通干线成为展现漳河风景的名片。村“两委”、包村干部、党员代表还对通村主干道分段包保,每月集中开展2次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实现农村公路由“通”到“畅”再到“好”的蝶变。聚焦入户道路,组织村民做好“门前三包”,按照标准对房前屋后和门前道路进行环境整治。

  以村为“面”,提升整体环境。将村庄划分为若干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人,细化责任表,整合党员、代表、公益性岗位等力量,动员农户热情参加,开展地毯式清理、全方位整治,确保存量垃圾应清尽清。全域环境提升中,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逐户逐人落实管护责任。同时干群全员参与环境卫生问题“随手拍”,把各级检查发现和群众日常反映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集中“晾晒”并督促整改。

  钟祥市聚焦“清洁家园”重点工作任务开展集中攻坚,做到集镇“洁、绿、亮、美”,村湾房前屋后“扫干净、码整齐、放屋后、拆通透”。坚持全域推进,积极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做到工作无死角、无盲区,推动“一处美”变“处处美”;坚持建管并重,统筹规划抓建设,量力而行抓改造,常态长效抓管护,推动“一时美”变“时时美”;坚持提质增效,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村庄环境持续改善,推动“颜值美”变“内在美”。在“清洁家园”行动中,重点以农村改厕为突破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以奖代补激发群众积极性。制定《钟祥市厕所革命建设资金保障方案》,实行“以奖促建、统筹使用、突出重点、先建后补”的原则,按照户厕1200元/户,公厕新建5万元/座、改建2万元/座的标准予以奖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亿多元用于厕改奖补,有效保障了厕改工作顺利实施。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50568户。

  分类推广彰显建设实用性。充分的发挥群众智慧,梳理总结了“厌氧发酵+沙石过滤+植物吸收”客店模式等三种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制定出台《农村户厕、公厕建设基本标准及三种污水处理模式及工艺》,在山丘地区推广三格化粪池模式和客店污水处理模式;平原湖区推广三格化粪池模式和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新建社区原则上建污水处理站(厂)收集处理,集镇社区统一接入集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其中,三格式化粪池有139252户,集中污水管网处理有6393户,三联沼气式化粪池有2283户,客店模式有2640户,实现了农厕粪污全域化、分类化、无害化处理,全市农厕粪污无害化处理达96%。

  各方参与彰显建管高效性。按照“一改两化三有”(旱厕改水厕,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管理人员、有管护机制、有考评标准)要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造过程中,充分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做到基础自己挖、材料自己买、小工自己做、环境自己美,大大降低了改造成本。改造完成后,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用于农村户厕粪污的抽排、运输、储存和资源化利用,全市共成立了乡镇农厕服务站17个,培育农厕服务运行社会化主体23个,新修建粪污储存池150口,每个储存池就近服务2—3个村的农厕粪污储存,就近转运到14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基地循环利用,辐射种植培养面积30976亩,建立了粪污收集、处理、利用的生态循环,实现了农厕“满了有人抽、抽了有处用、坏了有人修”,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难点问题。

  屈家岭管理区探索推广“党小组+网格员+保洁员+群众”的治理模式、“小组区域分片管+公共区域定人管+背街小巷轮流管”的自治管理机制,深化“清洁家园”行动。其中,长滩办事处以季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为契机,坚持群众共商共建共治,统筹推进水质与生态修复、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为加快建设“生态季河·富美长滩”提供了强大动能。

  凝聚群众共识,找准治理载体抓手。通过走访入户、召开湾组会等方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编制《季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及5个专项工作方案。坚持群众需求导向,从解决群众身边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急难愁盼”问题着手,谋划生态治理类项目6个、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类项目6个。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合作、群众投劳,财政投资9016万元,引导撬动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1676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合155万元。

  发动群众共建,推动治理走深走实。围绕河道治理、垃圾分类、污水治理、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等重点,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群众参与清淤疏浚季河河道10.47公里,完成320户群众老旧住房征收拆迁,全域推广垃圾分类,常态化开展清扫保洁,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发生明显转变。

  组织群众共管,确保治理常态长效。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重难点工作,以湾组夜话为平台和载体,常态化开展群众学习培训,7个村(社区)组织成立了产业发展理事会、环境卫生理事会、文明乡风理事会和矛盾调处理事会,由有热心、有能力的党员群众牵头开展理事会工作,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自管机制,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和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