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海东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斐然
发布时间:2025-04-22 09:44:45 来源: 威廉官网首页
坚持扬尘源、燃煤源、移动源、工业源、其他面源“五源齐控”。建成远程高空大气污染立体溯源监测系统、黑烟车智能抓拍系统,实施海东市大气环境监管决策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推进铁合金行业深度治理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市19家铁合金企业共计完成37套定点浇筑烟气收集系统建设,民和祁连山和互助金圆2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环境监管专业化、精准化、科学化水准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2%,优于省定考核目标1.2个百分点。
坚持“统筹治水”,让“碧水长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完成湟水河、黄河、大通河三大干流共64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验收,重点支流共358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303个,整治率达94.5%,提前超额完成年度70%整治工作任务。率先完成100处乡镇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谋划实施56处乡镇和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为全市乃至全省水源地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短板,治理管控率达52.3%。黄河、大通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连续五年保持在Ⅰ类,湟水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首次从Ⅲ类提升为Ⅱ类,均优于省定考核目标。
坚持“稳步治土”,让“净土永驻”。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圆满完成平安区元石山矿山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整改任务,得到省政府和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点推动海东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建成投运,垃圾填埋设施市场化规范化运行水平不断的提高。牵头开展垃圾污水等问题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排查交办问题1868处,督促六县区及有关部门进行整改,整改率达99.3%,全市重点流域污水垃圾“点”上问题得到一定效果整改。有效防范土壤环境污染风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土壤环境连续三年保持清洁。
强化问题整改,确保整改实效。加强纵向衔接和横向协调,坚持“全链条发力、全过程监督”,建立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动态管理台账,严格落实“周调度、月报告、现场核查、销号备案”等制度措施,坚持问题整改现场调研帮扶,邀请行业专家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见效。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省级例行督察等11轮次生态环保类督察检查反馈的791项问题完成整改777项。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共22项55条措施,已完成11项任务、44条措施,督察期间受理的228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已办结227件。典型案例按时序进度完成年度整改任务。
强化减污降碳,推动绿色发展。严格执行“三线一单”,严把项目准入,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积极挖掘减排潜力,持续推动重点减排工程实施。年内实施减排项目10个,预计减排氮氧化物354吨、化学需氧量183吨、氨氮4吨。坚持推进“一证式”执法监管,办理排污许可证213家。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年内完成75个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主动做好249个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环评要素保障。积极服务零碳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
强化监管服务,提升治理效能。强化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常态化监测,重点对污水处理厂和湟水河流域敏感区段加密开展手工监测,完成化隆县、循化县生态环境监测站采样能力硬件建设。积极开展全省湟水流域“一河一策一图”实战应急演练、全市危险废物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应急演练、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应急演练、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练等活动,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建立健全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立案查处35件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完成12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磋商,受理12345热线转办及“微信举报平台”环境信访案件118件,办结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