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解锁环境健康奥秘——2024年中国环境质谱大会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25-04-22 05:16:55   来源:  威廉官网首页

  2024年10月26日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联合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五邑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支持的2024年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在具有“院士之乡”之称的江门市隆重召开。此次大会是继2023年首届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后,继续秉承“质谱技术使环境更美好”这一宗旨,逐步推动质谱技术在解决环境及相关领域热点科学问题的研究。会议为期三天,聚焦环境中质谱分析新技术、环境新污染物、环境毒理学的应用新进展。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在开幕式上,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方向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江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佩珊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词。大会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秘书长谢孟峡主持。

  在致辞中,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方向理事长指出,近几年来科学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许多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质谱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速度、高准确度、可自动化以及广泛可用性这种“3S+3A”的全部特征,在环境大气、水质、土壤等污染物监测方面,质谱慢慢的变成了无法替代的技术方法。其次,江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佩珊欢迎与会嘉宾的到来,并表示江门市将更加自觉的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上,积极支持各专家学者在此进行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为推动世界先进质谱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教授也提到,学校将以大会为契机,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为推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随后,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庄乾坤主任和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带来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本届会议邀请9个大会报告并开设主题为质谱环境分析新技术、质谱环境分析新装置、环境样品质谱分析中的前处理技术、污染物环境效应及健康风险、环境新污染物的质谱分析与控制技术、质谱环境分析新装置、质谱技术与食品安全、质谱成像与环境毒理、质谱环境分析新技术、环境新污染物非靶标分析/环境样品质谱分析中的前处理技术等10个分会场报告。为了鼓励年轻学者交流,还开设了青年论坛和研究生论坛,共组织有14个青年报告和13个研究生报告。同期还设置了学术墙报展示。通过充分的学术交流,集中展示了当下质谱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报告聚焦于水中DOM的光谱-质谱分析,探讨溶解性有机物在天然水体中的重要性及其环境效应。报告介绍了三维荧光光谱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它能提供丰富的分子尺度信息,但面临数据分析的复杂性。那么就需要从原理入手,准确快速的构建数据分解方法,以解决线性模型对DOM分析的固有缺陷;二是改进荧光数据处理技术,提高荧光测试的干扰信号解析能力。研究成功地将大型光谱仪小型化,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和高效性等特点。此外,还应用于巢湖和国内其他重要水域的水质监测,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提供高时空密度的DOM光谱数据和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分子组成相结合,取长补短,实现解析复杂水体中DOM的时空分布及组成变化的研究。

  医用纳米材料是国家新药创制领域的重要布局,目前医用纳米材料在癌症、成像、诊断、传染病疫苗等多项应用中,产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纳米颗粒进入生命体系中,其表面会大量吸附血液蛋白分子,形成“纳米颗粒-蛋白分子”复合物,称为“纳米蛋白冠”,简称“蛋白冠”。然而此类复合物的研究存在着表面化学复杂性、生物体内微环境的复杂性等问题。通过实验的深入研究,通过纳米特性的影响、定量与原位分析方法、微流体环境的影响等对蛋白冠形成过程与化学机制做多元化的分析。然后,通过引发分子伴侣介导的细胞自噬、改变细胞代谢,从而干扰胞内蛋白质稳态。此外,引入稳定同位素13C-骨架标记石墨炔,研究纳米颗粒在体内输运过程的动态标记,包括其对血液循环和神经元转运途径的影响,为未来中枢神经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途径。这些成果体现了我们在纳米科技领域的创新和挑战。

  科学仪器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科学仪器迭代创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重点是需求驱动、核心技术迭代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创新。我国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逐步完善国家核心系统。报告说明国产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国产处理器和仪器的推广。展示了包括苏州安益谱国产首台四级杆-傅里叶静电阱气质联用仪在内的多家企业在国产质谱仪赛道做的成果,并且也在石化、汽车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表明国产技术已逐渐成熟,具备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总之,我们国家科技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将为未来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期待各界一起努力,促进技术的持续创新与优化。

  自2018年以来,随着环境化学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基金会对环境及相关领域的关注也在加深。2023年新增污染物界面化学行为。报告说明,环境化学的研究离不开质谱技术,而质谱技术与环境化学的交叉目前还远远不足,所以必须强调技术、基础研究与实际环境应用的结合,以应对国家的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同时,基金会表示,未来将继续支持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项目,并强调了青年人才的重要性,鼓励年轻科学家热情参加,表示会在政策上给予年轻科研人员更多机会。报告最后,庄主任强调2024年度环境化学正在积极布局的方向为“新污染物治理的基础科学”,

  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尤其是在土壤和水体中。报告展示了新污染物环境检验测试过程中质谱分析的优势,可以使整个分析过程“可视化”。在近年来,关注的化妆品、海洋生态环境、动物健康等方面的研究热度一直持续。那么基于水生生物毒性、环境分布及潜在风险等背景下,环境质谱在非靶向筛查未知PPD醌污染物、同位素稀释等研究中的应用。报告最后还提出环境污染物毒性研究新思路,强调了在评估环境化学品毒性时需要仔细考虑肠道微生物群贡献的重要性。

  该会场聚焦污染物环境效应及健康风险,探讨新兴污染物识别、风险评估和降解机制等核心问题。研究案例涵盖了复合污染水体、土壤、大气颗粒物和新型全氟/多氟化物等多个环境介质,并利用质谱分析、转录组学、光化学氧化等技术方法,深入解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赋存状态、降解过程和生物效应。研究成果揭示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持久性特征、毒性效应和潜在健康风险,为制定科学的环境治理策略和保障公众健康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此次会议还得到布鲁克、安捷伦、岛津、赛默飞、Wiley、沃特世、SCIEX、南京拓服工坊、百趣生物、科瑞恩特、阿尔塔科技、普发真空、威思曼、广州利辰仪器等十余家相关企业的鼎力支持,展示了他们最新的前沿应用方案与仪器设备。

  作为此次大会的战略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网不仅对会议进行了报道,还通过展位向参会者展示了其作为科学仪器行业信息化平台的独特价值。展位上,专家学者们络绎不绝,纷纷前来咨询和交流。仪器信息网凭借其在仪器信息传播和专业服务上的深厚积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科学仪器行业的地位,也为参会者搭建了更广阔的沟通与合作平台。

  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248.40万元采购CO、CO2,天平,微生物采样器,颗粒计数器,气相色谱仪,冷...

  加快仪器装备自主研发!《上海市促进检验测试认证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

  国产高精度电子束曝光机成功验收!金竟科技突破技术壁垒,助力“中国芯”研发

  招商函:2025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学技术创新大会(化学分析检验检测暨实验室设备展区))

  生命科技自主新战场吹响集结号!国产测序仪科研赋能与生态构建主题沙龙第一轮通知

  质谱成像技术点亮环境毒理学研究:2024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分会场精彩纷呈

  共探质谱技术新发展,助力环境科学新突破——2024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圆满落幕

  从蛋白组学到脂质组学,揭示生命密码的“多维之旅”——访威斯康星大学李灵军教授